“今年明前茶采了3天,目前已經賣了2000多塊錢,預計我家明前茶能賣10000塊錢左右,到了秋天,茶葉還能再賣一次?!毙劭宀枞~種植戶張女士笑容滿面,在自家茶山里正忙著采摘茶葉。

春雨過后,微風輕拂,茶葉飄香,翠華鎮(zhèn)雄魁村的茶農們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明前茶的采摘。

自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以來,翠華鎮(zhèn)雄魁村將高寒偏遠的松林、水坪、大樹等村民小組群眾集中搬遷至魚塘安置點,在整合群眾“三塊地”方面,雄魁村充分發(fā)揮“翠華貢茶”原有品牌和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二等商標榮譽,將松林、水坪村民小組“三塊地”盤活,用于茶葉產業(yè)發(fā)展,現(xiàn)有茶葉種植面積2200余畝。

“我家有10余畝地,以前都是種植玉米和紅薯,我們搬遷到安置點以后,種地的成本變高了,來回要花費很多時間,一年純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,2017年,鎮(zhèn)上和村上考慮到我們的實際困難,動員我們將耕地全部用來種茶,從去年開始,我家的茶葉已經開始采摘,產生了收入?!辈柁r張女士說。

2021年,為了實現(xiàn)產業(yè)發(fā)展組織化、規(guī)?;?,雄魁村按照黨委政府提出的“先收后放”模式,由村集體經濟公司和合作社統(tǒng)一向群眾流轉茶葉400余畝,再以統(tǒng)一的標準返聘群眾對茶葉進行集中管護,最后按照不同的市場價格對“明前茶”和秋茶進行集中收購,為了提高茶葉質量,雄魁村依托國家科技特派團和“萬名人才興萬村”,邀請專家對茶葉管護和采摘進行集中培訓,確保茶農能夠采摘出高質量的茶葉,賣出更好的價錢。形成集體經濟公司+龍頭企業(yè)+合作社+群眾的發(fā)展方式,實現(xiàn)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。

每年采茶時節(jié),周圍沒有種植茶的群眾也可以到茶山支付茶農茶葉費自行采摘茶葉,也會有群眾帶著小孩到茶山體驗采茶的樂趣。
“我們是隔壁村的,家里沒有種茶,每年都會到這里來采茶,茶農按斤收取費用,然后再拿到縣城去炒了自己喝,這樣茶葉成本低,自己也體驗了采茶的樂趣。”采茶的女士說。

據(jù)悉,雄魁村茶葉今年鮮葉采摘量能達到20000余斤,成品茶產量達到5000余斤,實現(xiàn)產值100余萬元。
來源:翠華鎮(zhèn)黨委 謝邱林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